家用轿车市场之中,双逸一直都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着比较靠前的排序,尤其是在当下终端价与成品油价齐齐下降的情况下,日产轩逸与大众朗逸都回到了争冠位置。
说真的,每次看到销量榜,心里都挺感慨。轩逸这车,就像我们身边一个特靠谱的老伙计,嘴上不说,但办事总让人放心。就说今年5月,市场那么卷,它还能稳稳当当卖出接近2.9万台,只比那个气势汹汹的秦PLUS少了区区几百台,守住了燃油车的脸面。

但这风光的背后,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暮气。毕竟,这一代的轩逸,从里到外,已经陪我们走过了整整六个年头。六年,在如今这个恨不得一年一换代的汽车圈里,几乎算得上是一个朝代了。
人会老,车也一样。尽管日产给它配上了那套舒服到犯规的大沙发座椅,发动机也依旧省油耐用,可你不得不承认,和那些满身黑科技、张口闭口智能座舱的新势力比起来,轩逸确实显得有些朴素,甚至有点跟不上趟了。
它就像一位功勋卓著的老将,武艺还在,但盔甲已经旧了。时代在往前冲,后面全是年轻的追赶者,老将心里能不急吗?日产当然也急。
所以,当那些疑似新一代轩逸的专利图流出来的时候,我一点也不意外。这更像是一种必然,是这位老将决定脱下旧铠甲,换上新战袍的宣言。

第一眼看到那个设计,说实话,心里咯噔一下。太颠覆了,完全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轩逸了。以前那个标志性的V字形大嘴不见了,取而代witch的是一张几乎完全封闭的前脸,光溜溜的,有点像现在满大街跑的电车。
大灯也变得贼拉犀利,一条细长的光带直接横贯整个车头,两边还开了个尖尖的眼角。这模样,透着一股子狠劲儿,完全没了过去那种中庸、温和的居家范儿。

车身侧面和车尾也是一样,线条变得特别复杂,肌肉感十足,溜背的造型压得更低,尾灯也学着搞起了贯穿式。整个车看上去,就好像一个原本敦厚老实的居家男人,突然跑去健身房练出了一身腱子肉,还换上了最潮的紧身衣。
这种改变,你能看出来日产的焦虑和决心。它想跟上时代,甚至想引领潮流。它把在北京车展上亮相的Evo概念车,那个号称小P7的设计语言,毫不吝啬地用在了自己当家花旦的身上。

这背后藏着一句潜台词:各位,别以为我老了,我还能玩,而且能玩得比你们更花哨。
可我心里却有个疙瘩,怎么也解不开。
我们这些人,当初为啥选轩逸?图的是啥?不就是图它省心、舒服、空间大,像个移动的家嘛。它不跟你讲什么诗和远方,也不炫耀什么速度与激情,它只是安安分分地把你从A点送到B点,让你在堵车的烦躁里,还能找到一丝窝在自家沙发里的惬意。

这才是轩逸的魂。
如今,它要变得犀利、运动、科技感十足。这当然是好事,是顺应潮流。但我就怕,它在追赶潮流的路上跑得太快,一不小心,把自己的魂给弄丢了。
如果它不再是那个拥有魔力大沙发的舒适标杆,如果它的后排为了一个溜背造型而变得压抑,如果它为了所谓的科技感而把一切都塞进一块冰冷的大屏幕里……那它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轩逸吗?

一个产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,靠的绝不是面面俱到,而是那份独一无二、无可替代的特质。对轩逸来说,这份特质就是深入骨髓的舒适和家用。
我特别希望,新一代的轩逸,在换上那身帅气的新战袍时,还能守住那颗温柔的、顾家的心。智能化、年轻化,这些都可以有,但千万别成了核心。核心,还得是那份让人一坐进去就想陷在里面的舒服劲儿。

别忘了,不管时代怎么变,汽车最终还是要为人服务的。对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来说,一份实实在在的安稳与舒适,远比那些花里胡哨的概念更重要。
希望这位老将,归来时,依然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