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企价格战适逢“618”,优惠力度一个比一个大。
比亚迪推出“百亿补贴618”活动,涉及22款车型,最高降幅超5万元;奇瑞发布旗下四大品牌百亿厂补政策,涉及超30款车型,最高降幅为5.5万元;广汽埃安推出全系一口价,埃安UT仅需5.38万元就能开走……
图/比亚迪618活动 来源/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
然而,面对这场车市的新一轮价格狂欢,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。
以广汽埃安为例,5月26日-6月15日,广汽埃安累计零售量1.66万辆,同比去年同期下滑约21%。
“便宜?便宜没好货!”95后王磊(化名)的一句话道出了许多同龄人的心声。
有人提车时发现车辆A柱竟锈迹斑斑;有人刚把新车开回家就发现实际续航直接“腰斩”;还有人为了一个车窗升降失灵的小毛病,在4S店排了三个月队依然无解。
当国补退潮,“年抛电车”的焦虑逐渐显现,年轻消费者的目光也正从“优惠力度够不够大”转向一个更本质的问题:这车,真的能用得久吗?
从“买得起”到“用得好”
618、双十一这些电商大节,曾被不少年轻消费者称之为“抄底”产品的黄金时刻。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补贴盛行的2023年、2024年,“跨城买车”成为不少年轻消费者的“省钱秘籍”。
“去年618,我可是连夜坐高铁去隔壁省提的车!”
王磊回忆起那段经历,仍记忆犹新。去年的他,曾为能最大程度薅到车企羊毛,反复计算各地的补贴差额。“当时本地补贴少,隔壁省不仅补贴多,经销商还有额外优惠,算下来能省一万二。虽然来回折腾,但这趟高铁票太值了!”
彼时,像王磊这样,为了价格优势不惜跨省奔波的大有人在。多名去年选择跨省购车的消费者表示,在当时,“异地购车”很火,不少社交平台上都有关于“异地购车”的攻略。
图/异地购车攻略 来源/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
但,今年618,消费市场的风向似乎变了。面对多家车企的钜惠“羊毛”,年轻消费者似乎不再以“价格为王”作为自己的购车逻辑,而是转向对于品质和服务的深度考量。
上百位消费者中有超八成表示,自己拒绝出现过批次问题的降价车,他们直言这类促销车辆明显是车企在“清库存”,试图寻找“接盘侠”。
在上海工作的00后程序员陈先生,面对某品牌直降5万的诱惑,最终却选择了贵3万但口碑更好的车型。“我仔细研究过那些大幅降价的车型,不少都被曝出存在批次质量问题,网上还有车主吐槽买到了库存积压很久的车,后续维修保养特别麻烦。身边太多朋友都踩过坑,买了便宜车后,小毛病不断,维修成本远超购车时省下的钱,简直成了‘电动爹’。现在买车,我宁愿多花点钱,买辆品质可靠的,图个省心、安心。”
对于陈先生的看法,在湖北武汉读研二的李女士表示感同身受。今年618前夕,她在选车时反复对比,果断放弃了多个低价促销车型。
“我专门在汽车论坛和社交平台上看大家的真实反馈,发现很多降价幅度大的车,要么是库存车,要么存在一些隐藏缺陷。以前总觉得价格低就是实惠,现在才明白,买车得看品牌口碑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。”
图/2025年Q1国内热销新能源车质量排行 来源/车质网 新能源观截图
李女士坦言,她咨询了有车的朋友,得知那些打着降价旗号的车,很可能是车企急于清理库存或者处理有问题的批次,后期用车成本和体验才是决定购车价值的关键。
今年618,我们接触的数十名消费者在表达自己的购车意愿时,均认为,价格低不是衡量车子性价比的唯一标准,一辆车只有品质过硬、售后服务完善,才能真正称得上高性价比,否则只能算是便宜货。
2. 来自“年抛电车”的焦虑:开不起的“电动爹”?
从曾经“精心计算薅羊毛方案”,到如今“买预算内质量最好的”,这一转变的背后,究竟发生了什么?
6月初,工信部、商务部、中汽协等多部门明确反对“无序价格战”,指出车企之间应有序竞争,共同促进汽车行业健康发展。截至6月18日,沈阳、重庆、郑州、洛阳、新疆等多地相继发布公告,暂停汽车以旧换新置换补贴活动,为价格战降温。